潤餅節活動進程
春日潤餅蔓延
滿腹春味台北城
潤餅春味
春  茶事
春食基因
潤餅的城鄉經驗
基隆午夜的潤餅阿伯
三代潤餅
泉州潤餅宴
廈門潤餅匯
台南潤餅盤
台北潤餅席
 


古都泉州,在南宋時曾是世界最大的海港,和亞、歐、非一百多個城市有海上貿易往來,泉州的飲食文化在當時就十分全球化。

泉州也是中國歷代中原遺民在閩南的根據地,保存了古老中原文化的記憶,像南管是源遠流長的古樂,被喻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至於泉洲的潤餅,則是中原節氣食物春盤、春餅在閩南的變身。

潤餅比起春盤、春餅在食材上要複雜許多,原本的春盤,吃的只是五辛盤,是季節交換時的天地祭祀食品,吃五辛可以促進五臟的五新。但泉州潤餅的發展,卻因為異國文化的影響與食品貿易的興盛,而發展出除了大蔥、小蒜、韮菜、芸苔、芫荽五辛外,還有泉州水域的滸苔(即俗稱的虎苔),胡人傳來的胡蘿蔔,呂宋(今菲律賓)傳來的花生,荷蘭人經台灣傳到閩南的高麗菜等等。


泉州潤餅是中原文化、閩南文化和異域文化的融合食物(Fushion Food),這樣的融合中亦含有高度的健康意識,像胡蘿蔔有豐富的維他命A,對眼睛好,虎苔中有鉀,芫荽可降低血壓,在一個潤餅之中可以吃到食物各種的味道與營養。

泉州潤餅的融合,採拼盤方式,在準備潤餅時,每一種食材要分別處理(因食物受熱的時間不同),盛成各式小盤,包潤餅時也要分開包,食物雖然是混在一塊吃,但卻可以吃出分別的味道。

因為食材是分別盛放,泉州的潤餅看起來會很豐富,食材一字排開就很有大宴的氣勢,包潤餅時每樣食材放的比例也差不多(不像廈門潤餅的高麗菜特別多),食材的處理也要特別注重細緻,都切的細細的,要很有美感,因為泉州文化的本質是雅,泉州潤餅也要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