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福建龍溪的林語堂最終落腳於陽明山,相同祖籍的我每天經由仰德大道回家總會經過他的故居,小小的庭院花木扶疏,藍瓦白牆,即使已經變成紀念館供人遊覽,門扉不掩,卻依舊透
出一股溫馨靜謐,彷彿主人落落大方歡迎你走他的世界。
  想像當年林家宴客,必然別有一番風情,可惜如今開放參觀的故居,大廳內只供應排骨套餐之類與語堂家宴完全無法聯想的便餐。小院風光依舊,書房氣息猶存,何獨不聞林家菜餚香?看
著書架上的林語堂文集,處處留下美食的講究,甚至還有英文的林家食譜傳世,屬於林語堂的美味飲宴躍然紙上,總教人嚮往。

今年清明時分,在韓良露的總策劃下,趨勢基金會與林語堂故居合辦了一場春天潤餅節,體現了閩南飲食文化的輕爽健康,美味可口,據說當年林語堂宴客就常以潤餅待客。於是我們也邀
請了一群文人墨客,就在陽明山上的故居,喝著冶堂的龍井茶,吃著食方阿嬌師傅準備的潤餅,聽著王心心的南管音樂,也觀賞著朱全斌拍攝的漳洲、泉洲、廈門與台灣的潤餅紀錄片,大家彷彿接受了林語堂的邀宴,一場春天盛事餘韻裊裊,久久縈繞心懷。

於是就在今年初夏,為了延續並推廣這樣美妙的美食文化經驗,我與良露合作催生了落腳於師大路八十巷中的南村落,每個週末開課,邀請台灣各大名廚輪流上菜,燒的是他們不在餐廳展
露身手的「家常菜」;愈是簡單的菜餚愈見大廚的功夫,良露在旁解說,總能賦予這樣的『家宴』特殊的文化含涵,同時拍攝的紀錄片也為當代的台灣美食留下可供傳承的食譜與烹飪過程,雖然每次不過三、四十人的饗宴,一種屬於都會的、精緻的、用心的飲食文化卻開始慢慢發酵,屬於南村落的飲宴美名不脛而走。

沒有林語堂故居那一場春天的潤餅,就沒有南村落夏天的創立,如今秋高氣爽又是一季容易過,似乎正是重現語堂家宴的好時節。南村落於是再度與林語堂故居聯手推出「林語堂的美味飲宴」。

從南法菜,四川菜、廈門菜到台菜,由當代名廚曾秀保、韓良露…等親自掌廚,每一道菜都是語堂文集中曾經描述,道道師出有名,僅以此向這位生活美學家致敬,但願我們都能更懂得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