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7(日)
晚上7:00~9:00
以30人為限
(採預約報名)
單堂600元

 

2008/1/27(日)晚上7:00~9:00

大廚上菜:James(曾賜吉)
主持:韓良露

漫談台菜
文/ 曾賜吉(小隱&大隱台菜主廚)

在清朝甲午戰爭割讓台灣予日本之前,沒有所謂的「台菜」名稱,台菜之名是為了與日本菜區隔才取出的名稱。

台灣沒有菜(料理),台灣菜是廣義的福建閔南菜,所以台菜包含了福州菜、廈門菜、漳州菜、泉州菜、客家菜…等等,甚至溶入了日本菜,即有所謂的「和漢」料理。

大陸撤到台灣之後,台菜的菜色、味道更加豐富了,但基本上,台菜的烹調方式少有過多的「八大香料」(八角、花椒、丁香、豆蔻…),一般多以蔥、薑、蒜、香菜、九層塔、胡椒粉等等作為提味之用途。

而所謂的台菜又有南北之分。北部的台菜在烹調時,少有添加糖;南部的台菜加糖的比例很高,例如台南的名菜「炒鱔魚」、「生炒花枝」等,它的甜度可比美江浙菜。而所謂的南北之分,其分界點大致以雲林、彰化、台中以北為北部台菜,以南為南部台菜。有一個實例:北部的五柳鮮魚(台式的甜酸魚)雖然也是甜酸味,但是它的酸是用白色的清醋,所以菜的顏色是白色的,而南部的五柳魚酸味取之於烏醋,也所以菜的顏色是醬油色。

另外,用九層塔作為提味香料,這是客家菜系的延伸。除此之外,客家菜系也使用多量的黃豆醬(又名客家醬)及酸菜,現在的台菜有鹹豬肉一道菜,這可以稱為客家菜,因為「福佬菜」裡沒有鹹豬肉,只有「焢肉」,而傳統的「白斬雞」、「白切肉」的沾醬,福佬人不加桔醬,而客家人只要是白(水)煮的肉,多喜用桔醬提味。

又以炒米粉為例,北部多偏好新竹細米粉(炊粉),而中部多愛埔里粗粉(水粉),中、北部炒米粉不加南瓜,而南部有使用南瓜;中南部食用田雞,不割皮,而北部不割皮的田雞則有很多人不敢吃;而福州菜系喜用紅糟(紅麴醬)作調味,從林語堂先生的家菜,可嗅出以上的引言。



食單:
陳年蘿蔔竹筍雞湯、蚵仔煎、豬腳飯、炒米粉、
白菜滷、草仔粿

飲單:
包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