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南村(師大學區)是庸懶清新的,是還未完全甦醒的;喜歡漫無目地遊走在巷弄間,適合騎著單車乘風、當個晃遊者(flaneur)欣賞從屋內漫延伸展出的花草、對古舊老味的平房發揮想像、聽不經意的鳥叫聲、沙沙嘎嘎的蟲鳴聲,

流連在獨立書店、駐足於個性小舖的創意櫥窗 。累了找個咖啡館當個富有想像力的孤獨者,享受著咖啡與片刻的寧靜。

夜晚的南村有別於白天,人聲沸騰、活力十足;隨著越多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南村不時聽見英語、法語、日語、韓語、德語......等,交錯在餐館、咖啡館、小酒吧、書店間。而多元文化的融合呈現、學區特有的人文沙龍、藝術家文人的波希米亞風情、社區居民布爾喬亞的情調、常民的夜市文化,形成獨特的生活情境與步調,曲折巷弄間、小舖餐館林立,人群川流不息,輕易的就另人流連忘返。

每到夜晚;咖啡館、小酒吧,人聲沸騰、坐無虛席,所有城市的flaneur都是熱情的觀察者。跟隨波特萊爾的信念;完美的晃遊者(flaneur),要走入人群,才能發現、找到無限的歡樂,而愉悅的遊走。

南村的夜晚、白天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節奏,有著如同巴黎拉丁區的人文魅力、紐約東村的多元藝術。南村,有著雙重、多樣的面貌。

那年任性執意的要去巴黎讀書,為追求海明威筆下永不流逝的饗宴、波特萊爾詩意中的巴黎、卡霍電影的法式情懷....,而捨棄原本計劃已久的美國。

投入師大的法語中心重新開始學習法文,南村我夢想的開端;當時幾位有志一同的朋友彼此鼓勵加油!一同憧憬、計劃生活在巴黎的種種,下了課,也常直奔咖啡館、酒吧;滔滔不絕,天南地北的聊著理想。雖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只有我一個人去了,但那時和他們的互相支持、打氣,是我成行很大的動力之一。

回來後因緣巧合,在南村工作生活也將近5年,中西美食、雙魚坊、藍調....等老店依然存在。水果攤上美味的台灣水果、夜市裹獨特的台北小吃、日式老屋的台大宿舍、最便宜的水準書店.....等,傳統的依舊美好。zabu的新創意、Salt Peanuts的藝術空間、舊香居的舊紙書香.....等,融合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南村仍充滿著活力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