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 巴沙諾的Grappa酒鎮 / 聯合報
 
我對義大利的蒸餾酒格拉巴情有獨鍾,透明發亮的酒裝在手工吹製的化學容器般的透明玻璃瓶內,彷彿具有某些神秘看不見的物質隱藏其間,想探訪命名為格拉巴的巴沙諾小鎮,終於在今夏義大利之旅實現。

多年前看過一本外文旅遊書,作者寫他在傾盆大雨中來到巴沙諾,這次路上艷陽高照,才進巴沙諾小鎮卻下起暴雨,車停在有名的建築師帕拉迪歐設計的4百多年的木造廊橋旁,我們躲進橋旁只賣老式格拉巴混調酒的老酒棧中,在完全沒小酒食暖胃下喝有點藥草味的老洒,木窗外的大雨如注,橋下的河如山洪狂流,大雨使氣溫只成十幾度,是我期望的喝格拉巴的理想狀態。
常常旅行的我如今已能在初抵異地一兩小時後,就直覺知道自己日後還會不會回到該地待長久些,這裡除了我喜愛的酒,還有蒼綠的近山、靈動的河灣、古樸的舊橋,再加上大教堂大廣場,還有許多的古玩店、老熟食店、老酒館、老文具行等等。

大廣場上有家開了一百多年的雜物店,像走入時光隧道的舊買賣,有些零碎之物賣不到1歐元,但隔壁本地名牌的鋼筆專賣店,卻賣一隻2、3千歐元的名人限量筆,兩家店並存開在面對大廣場精華地段,可見得小鎮不致因為做觀光生意,而喪失日常本質。
我們選了小酒館吃午餐,這個離海有點小距離的山城,因長期和威尼斯人做生意,也喜歡吃乾鱈魚,吃乾鱈魚當本地料理的地方都擅長做海洋貿易,也許乾鱈魚在古代是跟著貿易者四處流動的認同食物吧!

吃完後,去看格拉巴蒸餾酒博物館,蒸餾的概念是阿拉伯人的發明,但歐洲人應用在製酒上,早期的蒸餾技術和中世紀的煉金術士有關,他們相信可以從金屬中煉出純金,這個理念從未實現,但用製葡萄酒剩餘的果皮、果渣、果籽卻可蒸餾出純粹烈性的格拉巴生命之水。

文化從來不曾是單一的事,一個山區的偏鄉,靠製作需要工藝的蒸餾酒出發,慢慢累積出對工藝與技術的講究,這樣的精神也可以擴及到製作玻璃瓶、鋼筆、食品(巴沙諾也以高品質的瓶裝白蘆筍著名),當地人長期沈浸在各種實用文化的傳統中,自然會養成追求有豐富底蘊的事物,如建築、美術、古董的欣賞和生活品味的玩賞。

當地人開的一家的咖啡酒吧,另樹一幟地專賣世界各地一百多種的苦艾酒,他在學東方茶藝,想結合茶和苦艾酒的雞尾調酒。雖然沒從事他的祖輩,在巴沙諾開始的格拉巴蒸餾行業,但仍然延續了文化和生活的豐富傳統,旅途中我總會想起華人的文化傳統,金門高梁或貴州茅台能為地方帶來什麼樣的豐富呢?